无错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大明之疯了吧老朱忽悠我造反在线阅读 - 第六十七章 大明穷吗?不穷!

第六十七章 大明穷吗?不穷!

    “缺钱?”

    朱英皱起眉头,陷入沉思。

    想当初朱英下了紫金山的时候,本就想依靠两世为人的经验,用现代的理念经营生计。

    奈何大明律令,需鱼鳞造册记名方可从事各行各业,便是去河边抓了鱼虾来换钱都不可能,无路可走的朱英才混成了乞丐。

    老朱之所以把大明百姓的籍贯阶层钉死,最重要的是稳住农业基本盘,要是人人行商无人务农,大明谈何让百姓安居乐业。

    经过这二十五年的治理,大明百姓倒是能勉强有饭吃了,可大明律尚有一个很大的弊端。

    朱元璋农民出身,尝遍人间疾苦,所以十分体恤百姓,各种赋税都定的极低,这也是洪武时期当官的俸禄都十分低的原因,毕竟国库是真没钱。

    要知道大明驱逐鞑虏,恢复神州,大义上可以称朱元璋得国最正,但终其大明三百年时光,后来人从来没说过大明富庶,只记得大宋最富。

    想想宋都灭亡百余年,算上大明的三百年历史进程,生产力可以说是有发展的,但大明就是穷!

    大明,从来就没有过一个盛世。

    究其原因,就是大明从建立起就没钱,蒙元横征暴敛近百年,财富都集中到了蒙元贵族手中,而蒙元大败之际又席卷了神州各地的金银财宝逃往漠北。

    大明从建立起就是在烂摊子上缝缝补补,所以老朱最恨贪赃枉法。

    这些年北征,名为扫除北患,但很重要的一层,就是夺回那些被席卷走的财宝。

    北征就是打仗嘛,就得花钱,朱英都不用考虑老朱怎么搞的军费,他就住在秦淮河畔,每天出门看看遍地花枝招展的风尘女子,就知道百姓承受了多少重压。

    这些风月场所,便是老朱下旨建的,而征收的税,也是最重。

    十里秦淮生春梦,六朝烟月荟金陵。

    可悲,可叹。

    现在朱元璋感叹国朝没钱,朱英倒是有很多计较,但需要选一个最符合当前境况的说,思来想去,朱英开口说道:“我记得洪武八年,洪武皇帝设立大明宝钞,以纸币替代银铜,效果很好。”

    朱元璋摆摆手,无奈道:“别提了,宝钞发行之初是很好的,但这些年发的多了,宝钞都印到千文了,可要是真当千文使,得被人抓去告官了!”

    朱英点点头。

    现在大明宝钞属于货币超发,整个大明都陷入了通胀,导致宝钞的购买力极度下降,很多地方都用回了铜钱银两,导致宝钞的流通性更低了。

    现在毕竟是洪武时期,有朱元璋在,宝钞其实信誉还好,但支付体系的崩溃,让宝钞贬值严重,想要再让百姓认可宝钞,就需要有非常之法了。

    朱英想到这里,说道:“我的办法就是,增发宝钞!”

    “还增发?”朱元璋瞪大了眼,不满道:“我说小子,再增发下去,宝钞的价值甚至还不如印发的纸了,你可要知道,造纸也要花钱的!”

    朱英示意老黄别激动,笑道:“你们呀,是没考虑的朝廷信誉的问题。”

    朱英说着坐到桌子前,用手沾了茶水在桌子上写写画画,嘴里却说了起来。

    “以往大明增发宝钞,百姓可以缴纳粮食布匹来换取宝钞以供使用,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都需要宝钞进行支付。

    宝钞流通起来了,大明可以用征集的粮食布匹给官员发放俸禄,征召士卒,打战封赏。

    这本来是老朱的一大创举,按理说可以青史留名的,宝钞啊,纸币,替代了难以携带的贵金属,方便大众,流通性也强。”

    朱元璋闻言点点头,当初想到宝钞,他是激动的三天三夜都没睡着,如此天才的想法,就连李善长和刘伯温都震惊不已,直呼他这创举可比秦皇统一度衡量。

    结果这些年下来,宝钞彻底闹成了笑话,让他都觉得对不起百姓了。

    “小子,咱可不是听你来讽刺人的!”

    朱英笑道:“你急什么,听我说完。”

    “大明的宝钞是替代贵金属作为货币的,老黄,你可知道咱神州大地最先的货币是什么?是贝壳,后来你也知道,换成了青铜,你可知商周时期,用稀缺的金属替代贝壳,为何能延续至今么?”

    朱元璋陷入了沉思,思量许久才说道:“铜应该比贝壳值钱,大家都喜欢!”

    朱英闻言微微一愣,继续说道:“错了,是因为贵金属有稀缺性,普罗大众难以获取;历朝历代,金银铜铁都属于朝廷必须掌控的矿产资源,所以贵金属除非官府印发,普通人是没渠道获取的。”

    “那现在国朝有贵金属的所有权,那国朝应该是有钱的!”

    朱元璋一脸难看,国库是有金银,可大头在草原上呢,那些金银是以备不时之需的,岂能乱用,索性一拍桌子道:“你小子别扯淡了,这跟你说的增发宝钞风马牛不相及!”

    朱英在桌子上的字写完,示意老黄看看。

    朱元璋看了过去,茶水写下了四个字,‘本位货币’!

    “何为本位货币?”

    朱英喝口茶润润嗓子,认真的跟老黄说了起来,“你想想,大明的贵金属都属于朝廷,那大明便拥有神州所有的钱财,土地是朝廷的,社稷是朝廷的,钱,自然也是朝廷的!

    宝钞这种好东西,之所以发的太多导致泛滥,是因为朝廷之发宝钞,从来不回收宝钞,导致民间也对宝钞没有任何信心。

    老黄,试想你设立一个银监院,以供百姓能将宝钞换回金银铜,那宝钞的价值不就再度体现了么?”

    朱元璋眼睛一亮,朱英已经按最简单的说法来给他讲解了,他大致听明白了,可随即说道:“设立个衙门没问题,可咱大明国库的金银哪能够把市场的宝钞换回来。”

    朱英笑道:“谁说要你全换回来的?”

    朱元璋更不明白了,不用全换,那没换到的百姓不得闹事,搞不好把这什么银监院都给掀了。

    却听朱英不紧不慢的说道:“这是第一步棋,宝钞可以到国朝衙门兑换金银是稳固宝钞的价值,第二步棋才是关键。”

    “本位货币,是需要朝廷认同的流通货币,宝钞当仁不让,换国库里的金银可以,但也可以换其他东西!”

    “比如说国债!”

    “国债?”朱元璋彻底愣神了,这是什么说法。

    朱英说道:“顾名思义,就是大明国朝给百姓欠的债!”

    朱元璋一推桌子,“你这不扯么,哪有朝廷欠百姓债的,百姓什么想法你不知道,民不与官斗,欠朝廷的债,谁敢讨要!”

    “莫慌!”朱英伸出手抓住老黄,自信的说道:“你可记得我交给你的高产粮种?”

    朱元璋点点头,这是来年大计,岂能不重视。

    朱英语气笃定的说道:“那就发国债,百姓换不了金银,便用宝钞购买国朝债券,约定三年之期,到时候可以用增产的粮食返还给百姓。我给你的粮种,八亩地,亩产两千斤起步,那便是一万多斤粮种,我最近听说老朱变更了公侯岁禄,手里有大片的田产,你想想,三年后朝廷有多少粮食去换回那债券?”

    朱元璋这回听明白了,震惊道:“所以你小子的办法,便是把宝钞的信誉给重新拉起来,最后给收回来一些,咱大明用收回的宝钞再度去办家国大事!”

    妙啊,这办法他怎么没想到。

    不对,不是他没想到,是宝钞发行十几年来,就没人能想到。

    朱元璋看着朱英,眼神火热,没想到他居然还有此等鬼斧神工的想法。

    要说昨天收拾蓝玉,身手不凡令人惊诧,而今天这新奇想法,则是向他证明了,他的治国之道。

    所谓治国,不就是国富民强么?

    朱英没在意朱元璋的眼神,倒是说道:“别急,这还有第三步棋,这第三步棋一走,才是我要说的增发宝钞这个说法!”

    朱元璋手握成拳,激动的看着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