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心理医生不会告诉你的秘密在线阅读 - 第2章 轻度心理异常的秘密(2)

第2章 轻度心理异常的秘密(2)

    评析:

    回答“很少有”为1分、“有时有”为2分、“经常有”为3分、“绝大多数时间有”为4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将总分乘以1.25,得数即你的最后得分。

    分数很低吗?恭喜你,你一点儿都不焦虑。有点高?50分?没关系,你需要放松一下了。就算超过50分,也不用太担心,适当调适会很快没事的。

    焦虑倾向的自我测试(二)

    请选择“没有”、“几乎没有”、“有时”、“经常”、“总是”回答下列各题。

    一、活动方面

    1.完全失去对社交活动的爱好和兴趣,觉得它们太耗精力。

    2.对空闲时间自己该做什么,一点也没有底。

    3.去做一些难以完成的事情。

    4.因为要做的事太多,感到不知所措和失控。

    二、感觉方面

    1.觉得一天当中很少有自己的时间。

    2.感到不被家人赏识。

    3.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不满和气愤。

    4.寻求别人的恭维和夸奖。

    三、胃口方面

    1.紧张或焦虑使自己不思茶饭。

    2.靠吸烟或喝咖啡来支持自己。

    3.想用巧克力和其他糖类来应付焦虑。

    4.有恶心、腹痛或腹泻的症状。

    四、睡眠方面

    1.失眠。

    2.睡了整整一夜,但是仍然觉得没有休息好。

    3.在晚上,不想睡觉的时候睡着了。

    4.需要长时间的午睡。

    五、观念方面

    1.没有幽默感。

    2.情绪急躁易怒。

    3.对未来很悲观。

    4.觉得自己麻木不仁,对任何事都无动于衷。

    评析:

    本测试题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在测试你的倾向。只是在测试你的倾向。回答“没有”为0分、“几乎没有”为1分、“有时”为2分、“经常”为3分、“总是”为4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如果总分为1~20分,表明存在焦虑21~40分,表明有轻微的焦虑;41~60分,焦虑程度为中等,应该设法放松;61~80分,提醒你正处于高度的焦虑状态中,必须重新调整自己。

    心理问题11疑病症

    ■总觉得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也许是心脏病

    ■问题描述

    陈飞是一位马拉松长跑选手。有一天,他在新闻上看到一位队友在大赛中突然倒地身亡,死因是心律失常。陈飞开始为自己把脉,完全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的心律上,偶有跳脉就觉得自己的心脏出现了故障,可能会发生灾难性的心脏病。不久,陈飞打算放弃长跑以求安全。这时,一位极有声望的医生为他进行了仔细的体检,认为他的心脏极好,应该把那个意外忘掉,继续跑下去。但是陈飞一点儿也不相信,又去看了别的专家,也没检查出他的心脏有任何问题。可笑的是,这些结果不但没能让陈飞放松,反倒使他更加着急。他觉得那些医生都没有看出问题来,或者看出了问题却又瞒着他。于是,他无法集中精力做自己的工作,开始花大量的时间来读医学文献和期刊,或到网上查阅应该做的化验和可能的疗法。他的朋友开始回避他,因为他完全只考虑自己所谓的疾病,所有的谈话都只集中在他自己的健康问题上,他也觉得朋友和医生都对他的问题不够重视。

    ■问题分析

    生病看医生,这是正常现象。可是有的“病人”反反复复看医生,却始终查不出是什么病,这就令人费解了。其实,这种人确实有病,只是他的病不是在身上,而是存在于思想上、精神上。从医学心理学上讲,这种病叫做“疑病性神经官能症”,简称为“疑病症”。

    疑病症的主要特征是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身体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怀疑自己患上某种躯体或精神疾病,但与其实际健康状况不符;医生对疾病的解释或客观检查,常不足以消除患者的固有成见。病人整个心神被对疾病的疑虑和恐惧所占。临床症状为:疑病性烦恼,如对健康过分注意;疑病性不适;感觉过敏;疑病观念。疑病症的临床表现可概括为:(1)对自身健康毫无根据的先占观念,认为身体的某部位有特殊的不适感、疼痛或异常感觉。(2)认为自身患了某种严重疾病或坚信某种异物侵入身体,病人终日为之忧虑、恐惧,四处寻医,然而最终常是医治无效。

    这类患者对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警觉,身体功能的任何微小变化如心跳、腹胀等都会引起患者注意。而这些在正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变化,却使患者特别关注,不自觉地加以夸大或曲解,成为患了严重疾病的证据。在警觉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一般轻微的感觉也会引起患者明显不适或严重不安,使之感到难以忍受,从而使患者确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尽管各种检查结果并不支持患者的猜测,医生也耐心解释、再三保证患者并无严重疾病,但他们往往对检查结果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对医生的解释感到失望,仍坚持自己的疑病观念,继续到医院反复要求检查或治疗。由于患者的注意力全部或大部分集中于健康问题,以致学习、工作、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常受到明显影响。

    疑病症是由于亲友或熟悉的人患病,或由于曲解了医生的言语和医学知识,或由于听信了不正确的宣传,产生了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过度关注和担心,误以为自己生了重病,如担心自己得了“癌症”、“心脏病”、“艾滋病”等,以至把轻度的身体不适、正常的脉搏和骨骼隆起,以及含糊的检查资料作为患病证据,虽多次检查结果正常,医生一再解释都不能使病人解脱。这是一种心理疾患。

    病因未明。疑病症患者病前常有过分关注自身健康,要求十全十美或固执、吝啬、谨慎等性格特征,男患者常有强迫性特点,女患者中具有癔症性格者较多。约1/3患者是由躯体疾病诱发,多数患者可能是医源性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强化作用在疾病持久方面起一定作用。

    患者病前个性常常是敏感、多疑、主观、固执、以自我为中心、自怜和孤僻,可因躯体疾病后衰弱状态而促发,也可由于环境的变迁、个体生理心理条件的改变,如月经初潮、绝经期等的疑虑或由于医务人员言语不当造成。自我暗示或条件联想,如见友人死于心肌梗死,便对自身轻微胸痛过分关注,或因婚外性交后染上性病而产生焦虑与恐惧等。

    正常人在某一时期过分重视自己的健康,对不严重的普通疾病或不适感产生疑惧,可出现疑病观念,但经检查证实无病,给予适当解释后可放弃疑病观念。这类表现则不属于疑病性神经症。

    疑病症患者通常以身体的某个部位、某个系统、某个脏器有某种不适或疼痛证明自己患了某种疾病,并不断加以强化,企图用各种办法获得别人的同情。根据其知识水平的不同,分别认为自己受了“风寒”、“病毒”等侵袭,患了“肝炎”、“肺病”、“癌症”、“心脏病”等,某些病人则诉说闻到某种难闻的怪味,自身形态发生了奇异的变化等。病人可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惶惶不安,反复要求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并对检查结果的细微差异十分重视,认为这种差异“证实”了自己疾病的存在。对于别人的劝说和鼓励不是从正面理解,反而认为是对自己的安慰,更强化了对自己患病的认定。患者受疑病观念的驱使,东奔西走,到处求医,寻求“最新”诊断,做了大量不必要甚至是重复的检查,对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常感到不满,而对于偶然出现的“阳性”结果虽认为抓住了“证据”,但也常有怀疑。

    病人除表现有日趋严重的疑病症状外,其他认识良好,主动求医,无任何精神衰退,体检或实验室检验均无异常发现,一般诊断较易明确。

    疑病症患者通常不容易被别人说服,患者自己去阅读有关书籍又容易造成自我暗示,这些做法使得症状变得愈加复杂。因此,患者一定要做好早期的预防工作,即使患上疑病症,也要做好自我心理调适。

    ■解决之道

    一、心理调适法

    患者可以通过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病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和看书学习等,把精力、精神集中到其他与“病”无关的事上,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彻底的调整。因此,患者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心理调整工作。

    1.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它不是身体有病,而是心理有病。要努力放下思想包袱和心理负担,从个人“疾病”的小圈圈中跳出来,轻装前进。

    2.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上,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转移自己对“疾病”的过分关注。无所事事和长期休学是无益的。

    二、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语可以是:“我的身体其实是很好的,这已被所有的检查和化验结果证实,医生也都说自己是没有任何疾病的,现在应该坚信这点了。过去自己感觉到这儿痛那儿痛、这儿不舒适那儿不舒适,都是自己太敏感的缘故。其实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有这样的现象,这不是病,是一种正常人的‘不正常’现象,会很快过去的。我今后不去想它,不舒适的感觉就会消失了。现在我已经感觉到舒适多了,也不再为此而烦恼了,现在我对自己的健康充满信心。”自我暗示语可以根据自己疑病的情况,重新编写。但暗示语一定要毫不犹豫、直截了当,使自己接受“不必怀疑”的观念。一般每天自我暗示一次或数日一次,其效果较佳。

    三、求助于专业人士

    疑病症患者千万不要自己看了点儿有关医学方面的书就“对号入座”,认为自己身体的某些不适与书上描述的症状相似或相近,就认为自己患上了某病。实际上许多症状在许多疾病中都可能出现,就是正常人也可能存在。因此,千万不能不去看医生自己就“对号入座”。到医院看病,最重要的有三条:

    1.要相信医生,相信医生的各种检查,相信医生的解释和劝告,相信医生经反复多种检查后所得出的无器质性病变的结论。

    2.要如实客观地陈述病情,不要夸大和作出不切实际的解释,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的诊断,不要把自己的感觉强加于医生。

    3.要正确看待医生间诊断不一致的情况。

    ■心理测试

    疑病症倾向的自我测试

    下列各题哪些与你的情况相符。

    1.你坚信自己患有某种疾病。

    2.看过了医生,在医生做了全面的体检并对你说没有任何问题之后,你仍然认为自己有病。

    3.常伴有焦虑、抑郁症状。

    4.内心非常苦恼,不能正常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5.这种担心持续不散并延续三个月以上。

    评析:

    以上5条,如果你有3条或3条以上符合的话,那就说明你有疑病症倾向了。

    心理问题12神经衰弱

    ■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想个不停,无法控制

    ■问题描述

    李女士在政府机关工作,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太大,她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据李女士自述,大概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她常常感到一天到晚精神疲乏,工作时很容易分心,读书看报也不能集中注意力,总爱胡思乱想,记忆力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李女士感觉到自己工作效率降低了,于是,生性敏感的她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三道四,弄得自己整天都不开心。后来,她的病情越来越重,终日头昏脑涨的,总觉得很烦,常常为一点儿小事就和周围的人争吵。心慌、失眠、头晕、月经不调等神经衰弱所引起的症状也越来越重,她简直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了。

    ■问题分析

    很多人都可能听说过“神经衰弱”这个病名。有的人说睡眠不好是患了神经衰弱;有的人记忆力差就怀疑自己患了神经衰弱;也有的人认为自己精力不足,也是患了神经衰弱……可谓众说纷纭,似是而非。究竟什么是神经衰弱呢?

    我国精神病学家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认为,神经衰弱是一种神经症性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情绪烦恼,入睡困难。有的病人还表现为头痛、头昏、眼花、耳鸣、心悸、气短、阳痿、早泄或月经紊乱。

    神经衰弱是一种轻度的精神病,是神经症的一种。1985年,《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在《神经症临床工作诊断标准》中重写了神经症的定义:“神经症指一组精神障碍,为各种躯体的或精神的不适感、强烈的内心冲突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所苦恼。其病理体验常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但缺乏任何可查明的器质性基础;患者力图摆脱,却无能为力。”神经衰弱也符合上述特点,病人无器质性病变,常为失眠、脑力不足、情绪波动大等不能自主的症状所苦恼。但是神经衰弱的病人,没有严重的行为紊乱,这与严重的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是有区别的。

    神经衰弱的症状有以下表现。

    1.衰弱症状。这是本病常有的基本症状。患者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或脑力迟钝、肢体无力、困倦思睡;特别是工作稍久,即感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考困难,工作效率显著减退,即使充分休息也不足以袪除疲劳感。很多患者做事丢三落四,说话常常出错,记不起刚经历过的事。

    2.兴奋症状。患者在阅读书报或收看电视等活动时精神容易兴奋,不由自主的回忆和联想增多;患者对指向性思维感到吃力,而缺乏指向的思维却很活跃,控制不住,这种现象在入睡前尤其明显,使患者深感苦恼。有的患者还对声光敏感。

    3.情绪症状。主要表现为容易烦恼和容易激惹。烦恼的内容往往涉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常会感到困难重重,无法解决。另一方面则是自制力减弱,遇事容易激动;或烦躁易怒,对家里人发脾气,事后又感到后悔;或易于伤感、落泪。约1/4的患者存焦虑情绪,对所患疾病产生疑虑、担心和紧张不安。例如,患者可因心悸、脉快而怀疑自己患了心脏病,或因腹胀、厌食而担心患了胃癌,或因治疗效果不佳而认为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这种疑病心理,可加重患者焦虑和紧张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另有约40%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短暂的、轻度抑郁心境,容易自责,但一般都没有自杀意念或企图。有的患者存在怨恨情绪,把疾病的起因归咎于他人。

    4.紧张性疼痛。常由紧张情绪引起,以紧张性头痛最常见。患者感到头重、头涨、头部紧压感,或颈项僵硬;有的则诉述腰酸背痛或四肢肌肉疼痛。

    5.睡眠障碍。最常见的是入睡困难、辗转难眠,以致心情烦躁,更难入睡。其次是诉述多梦、易惊醒,或感到睡眠很浅,似乎整夜都未曾入睡。还有一些患者感到睡醒后疲乏不解,仍然困倦;或感到白天思睡,上床睡觉又觉脑子兴奋,难以成眠,睡眠节律紊乱。有的患者虽已酣然入睡,鼾声大作,但醒后坚决否认已经睡着,缺乏真实的睡眠感。这类患者为失眠而担心、苦恼,往往超过了睡眠障碍本身带来的痛苦,反映出患者的焦虑心境。

    6.其他心理、生理障碍。较常见的如:头昏、眼花、耳鸣、心悸、心慌、气短、胸闷、腹胀、消化不良、尿频、多汗、阳萎、早泄或月经紊乱等。这类症状虽缺乏特异性,也常见于焦虑症、抑郁症或躯体化障碍,但可成为本病患者求治的主诉,使神经衰弱的基本症状被掩盖起来。

    神经衰弱的发病原因目前说法不一,但是总的不外乎是西医和中医两个方面的说法。

    西医认为是超负荷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紊乱,而产生神经衰弱综合征。据有关资料统计,脑力劳动者发病占96%以上,这也间接地说明神经衰弱与过度脑力劳动有关。但是,有些人常年加班加点,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也未发生过神经衰弱,这说明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为预防本病的发生,应该注意劳逸结合。

    中医认为病因多种多样,不过比较公认的还是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不良情感诱发疾病,古书上有不少记载。如狂喜可致精神病,“范进中举”便是典型。这就说明任何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都会引起身体疾患。

    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多失意之事,如失恋、夫妻关系不合、上下级及同事间关系不好、意外打击、高考落榜等,如不能正确对待,均可引发本病。

    神经衰弱是能够治愈的,但是需要较长的时间。合理安排生活,改变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起居定时,生活有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和工作学习的计划性,是治疗神经衰弱的主要方法。

    ■解决之道

    一、自我按摩法

    有头痛者,可擦颜面,按摩太阳穴;有头晕者,可加用“鸣天鼓”手法;有失眠、心悸者,可于临睡前擦涌泉穴。

    具体操作法如下:

    鸣天鼓:两手心掩耳,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后让食指滑下,弹击脑后(风池穴附近)20~30次,可听到击鼓样的声音,这对减轻头昏、头痛有一定作用。

    擦涌泉:两手握热后,用右手中间三指擦左足心,至足心发热为止,然后依法用左手擦右足心。一般以擦4次为佳,按摩这个穴位,有助于失眠、心悸症状的缓解。

    二、冷水浴

    冷水的刺激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健康,可增强体质。因此,神经衰弱患者适宜洗冷水浴,应在早晨起床后进行。早期先用温水擦身,经过一段时间锻炼,习惯以后改用冷水擦身,最后用冷水冲洗或淋浴,每次30秒~1分钟。夏天参加游泳,如能坚持到秋冬,效果更大。

    三、适度的劳动或运动

    散步和旅行:根据实验研究,神经衰弱患者进行较长距离(2~3公里)的散步,有助于调整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使精神振作、心情舒畅、头痛减轻。

    其他运动:情绪较差、精神萎靡不振的患者适宜进行提高情绪的游戏或运动,如打乒乓球、篮球,划船,跳绳,踢毽子等,也可在户外做轻量劳动。

    有位中学数学老师由于经常进行单一而过度的数学思维活动,导致了以失眠为主要症状的神经衰弱。在医生指导下,他采用多样化活动的治疗方法治疗,即每天从事多种活动,如做家务、到菜园子劳动、浇灌花草、修剪盆景、搞些小修理、指导孩子学习、探亲访友等,每种活动的时间都不长,一个接一个,很紧凑。一段时间后,睡眠改善,上床就寝很快就能入睡了。按照他的体验,如果一天只从事单一的活动,尽管很疲劳,也难以入眠。多样化活动之所以对治疗神经衰弱有较好的疗效,是因为在多样化活动的情况下,由于大脑广泛区域神经交替活动,使脑细胞得到了锻炼,逐渐增加了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作用(这种作用在过去因大脑负担过重而被减弱了)。因此,到了夜间,大脑中经过白天兴奋性活动的许多神经中枢都发生了负诱导作用,并迅速呈弥漫性抑制。这样,“常夜难眠”就变成“长夜好眠”了。

    四、放松疗法

    这是一种通过一定的程度训练,学会精神上和躯体上放松的一种行为疗法,即通过练习按照自己的意志逐渐放松全身肌肉,进而获得心理上的松弛。具体做法是以舒适的姿势靠在沙发或躺椅上。第一步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头部,把牙关咬紧,使两边面颊感到紧张,然后将牙关松开,咬牙的肌肉就会产生松弛感,逐次将头部各处骨肉一一放松。第二步把注意力转移到颈部,尽量使脖子的肌肉紧张,感到酸痛,然后把脖子的肌肉全部放松,到觉得轻松为止。第三步把注意力集中到两手上,将两手用力握紧,直至发麻、酸痛,两手开始放松,然后放置在舒服位置,并保持松软无力状态。第四步是把注意力移到胸部,先做深吸气,憋几秒,缓缓把气吐出,再吸气,如此反复,让胸部觉得轻松为止。这样反复类推,将注意力集中在肩部、腹部、腿部,逐次放松。最后,全身软软地处于轻松状态,保持2~3分钟。按此法使全身肌肉放松,并记住放松的次序,每日做两次,持之以恒,可使自己的心身轻松,从疾病中解脱出来。

    五、药膳疗法

    在祖国医学宝库中,有不少关于药膳的论著,是宝贵的医学遗产,数千年来为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保健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至今对不少慢性疾病的防治,仍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现就有关防治神经衰弱的药膳配方介绍如下。

    1.桂圆红枣粥。桂圆15克、红枣5~10枚和粳米100克煮粥。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血之功效。适用于心血不足,有心悸失眠、健忘乏力和自汗盗汗的患者。

    2.百合粥。百合30克,先用清水浸泡半日,去其苦味,再加大米50克,共煮至米熟有清香气味,加冰糖适量,早晚各服1次。失眠严重者,可冲服朱砂1克,每日2次。百合内含有少量淀粉、脂肪、蛋白质、微量生物碱(秋水仙碱),具有清热养阴、润肺安神的功能,是治疗神经衰弱的强壮滋补有效药物。

    3.地黄枣仁粥。是一剂治疗心肾不交所致失眠心烦的良方,具有滋肾水、清心火、安心神之功效。取酸枣仁30克捣碎、地黄30克,以适量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以药液煮粳米,粥熟即成。每日l~2次,连服5~7天。脾虚大便稀薄者慎用。

    4.桂圆童子鸡。童子鸡1只,桂圆肉30克,料酒、葱、姜、盐适量。将鸡取出内脏洗净,斩去鸡爪,把腿别在鸡翅下面,使其团起来,放入沸水锅中焯一下,以去血水,捞出洗净。桂圆亦用清水洗净。把鸡放入蒸锅或汤锅,再放入桂圆、料酒、葱、姜、盐和清水,放蒸笼内蒸1小时即可。本菜特点是汤呈褐色,略带甜味,清鲜可口。有补气血、安心神之功。对治疗神经衰弱患者的头昏健忘、心悸失眠尤为有效。

    ■心理测试

    神经衰弱倾向的自我测试

    请选择下列各题的答案。

    1.一星期中,你至少有两天觉得精神饱满、身心舒畅。

    a.是b.否c.都不是

    2.已经睡了8小时甚至更多,仍感精神不振。

    a.是b.否c.都不是

    3.精神不振,但找不到生理上的原因。

    a.是b.否c.都不是

    4.以下症状中有几项是你经常经历的?

    头痛,头晕,呼吸不畅,心慌心悸,眼花,消化不良,便秘,习惯性腹泻,精神紧张,四肢乏力,长期失眠,精神不振,容易疲倦

    a.8项以上b.4~7项c.3项以下

    5.身体不适时,你是否向他人倾诉?

    a.时常b.偶尔c.从不

    6.你周围的人是否重视你的存在?

    a.非常重视b.重视c.不重视

    评析:

    第1题选a,2、3题选b,4、5题选c,6题选a,各得1分。

    第1题选b,2、3题选a,4、5、6题选b,各得2分。

    第1、2、3题选c,4、5题选a,6题选c,各得3分。

    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

    0~7分,你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8~11分,你已经有神经衰弱的倾向了,应该改变一下目前的生活方式。

    12~15分,你已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应重视自身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必要时可求助于心理医生。

    ■

    ■问题描述

    阿青,大一女生,首次远离家乡和父母独自一人来到大学求学。刚进大学的她对一切事物都觉得很新鲜,又觉得难以适应。此后,她做很多事情都觉得很困难,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总是排在班上的后几名。渐渐开始觉得大学生活和学习没什么意思,对各种活动开始失去兴趣,有孤独感、无助感、无依靠感,不愿与人交流,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整天呆在宿舍里,也不跟宿舍同学说话,只是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听音乐,或者自卑自怜,以泪洗面,表现出退缩、冷漠,易产生疲倦感,也时常感到头晕头痛,终日精神抑郁,闷闷不乐,或长吁短叹,情绪极为低落。

    ■问题分析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一段时间感到不快活,比如我们失去了亲人、做错了事情、遭到领导的批评,甚至是夫妻间吵架拌嘴,这时我们往往会感到失落和无助,自责或内疚,因而情绪低落、沮丧,这就是抑郁。

    与一般的悲伤反应不同,抑郁比悲伤,也比痛苦、羞愧、自责等任何一种单一的负性情绪更为强烈和持久,给人带来的影响更深重。抑郁是一种很普遍的情绪,可以说人的一生总有某段或长或短的时间生活在抑郁之中。处于抑郁状态的人,如果能进行调节,积极面对所遭遇的现实和处境,接受丧失与悲伤的现实,就有可能克服抑郁情绪,重新适应环境,恢复正常的生活。

    遗憾的是,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抑郁的危害,不能积极调节心态,长期(一般在3个月以上)笼罩在抑郁的阴影下无力自拔,影响到正常生活的能力,这时他们就患上了抑郁症。

    近年的医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心理疾病,在全世界的发病率约为11%,所以有人把它称为“心灵的感冒”。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索然、精力丧失、自我评价过低,因而导致生活能力退弱和职业功能减低、工作效率下降。

    1.仪表。这种病人的仪表颇具特色,他们往往衣着随便,不知梳洗,给人一派颓废潦倒的印象。面容愁苦,甚至两眸凝含泪珠,如若稍启诱,便泪如雨下。动作减少,甚至端坐半晌而姿势不变。有的人从外表上看不出明显的悲哀抑郁,有的甚至完全难以觉察,有的强颜欢笑,但从其眉间还会不时流露出一丝愁情哀意,明眼人不难看出患者内心的悲痛。

    2.精神运动性迟缓。这种病人的行动显得迟缓(激越型者例外),往往很少有自发动作,严重者甚至端坐一隅,纹丝不动,思维过程也很缓慢,以至影响言语速度,若与之交谈,常数问一答,答前有长时间沉默,使多数人心焦难忍。

    3.抑郁心境。是抑郁障碍的特征性症状,如情绪低沉、感情灰暗、忧心忡忡、心烦意乱、苦恼忧伤、悲观绝望、丧失兴趣,觉得生活没意思,打不起精神,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为了掩饰自己有时还要强装笑容。抑郁心境呈现昼重夜轻的规律变化,这是抑郁症,特别是内源性抑郁症的典型症状。病人一般在早晨抑郁情绪最明显,自杀、自伤行为也多在这段时间发生,午后情绪渐渐好转,傍晚情绪可以恢复到正常,上床后又陷入了困境。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可能与5-羟色胺分泌的昼夜节律有关。

    4.悲观思想。大体分为三种:

    1想到当前,病人似乎戴上了“灰色眼镜”,对任何事情只是看到消极的一面,对生活毫无自信可言,觉得自己是社会的累赘。

    2考虑将来,所想的均为最坏的前景,自己必然一败涂地,感到孤立无援,似乎到了生活的尽头。死亡则为解脱,有的病人出现自杀企图,甚至作出自杀周密计划。

    3反省过去,为了一些小事而自责自罪、夸大罪孽。大多数病人的悲观情绪与想法归结到一点就是自我责备,但也有些病例同时还会责怪他人,甚至有的人会怨天尤人,故不能就此否定抑郁症的可能。

    5.焦虑、激惹与激越。焦虑很常见,有的病人易被激惹,往往为小事激动。激越是指坐立不安,病人自己体验到神情紧张、焦虑不安、难以自控,旁观者看来显得手脚无措、坐立不安,重者无法静坐。

    6.兴趣丧失。几乎每个病例都有此病状,他们对以往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以及业余爱好变得兴趣索然,觉得任何事情对自己都无意义。

    7.精力减退。主观感觉精力不足、疲乏无力,总觉得力不从心,对做任何事情都显得十分被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人以无精打采,精疲力竭、精神崩溃之感。

    8.生物学症状。睡眠障碍:主要为中、后期失眠,也可见入睡困难和恶梦,最具特征的是早醒,一般比平时提早2~3小时醒来,醒后再也难以入眠;胃肠功能减弱;食欲减退、口干无味、消化不良、呃逆反酸、便秘、体重减轻;个别病人也有贪食现象;性功能障碍:性欲减退、阳痿、性感缺失、闭经;抑郁情绪可涉及其他各内脏器官,并出现相应的躯体不适症状。

    9.抑郁妄想。在严重抑郁状态下出现的妄想,主要有自罪妄想、贫穷妄想、疑病妄想、虚无妄想、嫉妒妄想等。

    10.木僵。轻度木僵病人的言语、动作和行为显著减少、缓慢、举止笨拙。严重木僵病人运动完全抑制、不语不动、不吃不喝,往往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不变的姿势。抑郁症病人多为抑郁性木僵和心因性木僵。

    抑郁症常见于:

    1.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两倍。但是重度及复发者男女相似。

    2.女性随年龄变化,35~4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3.男性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

    4.抑郁症在社会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