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每天学点心计学大全集在线阅读 - 第六部分 家庭中的心计学

第六部分 家庭中的心计学

    引子

    想拥有美满的婚姻,首先要学会经营婚姻。经营婚姻,最主要的是经营自己。经营婚姻,不是将自己的意图和意向去干扰婚姻,希望对方照着你的意思做。好的夫妻关系不是要求出来的,而是发自真正的关心。经营婚姻,虽然不必举案齐眉,但也要相敬如宾,把对方当朋友,保持夫妻间应有的礼貌。经营婚姻,不仅需要一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夫妻双方的共同维护。经营婚姻,不需要费尽心机,但不能缺少心计。制造一点浪漫感,经常谈心、散步或做有趣的事,给对方惊喜,在对方眼里你就是一个聪明的丈夫或妻子。所以,好的婚姻是用心筑造的。用心体会来自家庭的温馨和平凡,用心积累情感中的浪漫和感动,爱就会绵延长久。

    第17章夫妻间的相处之道

    赞扬是幸福的催化剂

    在婚姻生活中,每一个有责任心、懂感情的已婚者,都应始终如一、永葆热情地称赞爱人。这不是虚伪,即便是谎言,也会因真诚充盈的爱心而显得格外美丽动人,即使你们已经是中年伉俪、老夫老妻。

    如果你觉得与爱人的生活犹如一潭死水,那就把称赞之石投进去吧,相信它会激起一圈圈美丽的涟漪。

    有一个女人整日忙于工作,她老公一直默默站在她背后支持她的事业,甚至不惜为此放弃了晋升的机会。她回来晚的时候,他做好宵夜等她;他总是做好了早饭才叫醒她……而她似乎也习惯了,日子一天天过去,一切看上去好像天经地义似的。实质上,丈夫是苦恼的,他不确定她是不是爱他,他想到离婚,只是还没有想好怎么跟她说。

    恰在这期间,女人读了一本关于赞美的书,突然间意识到自己该用全身心的爱去赞美老公,他为她默默付出了那么多。这一天,回到家后,她第一次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丈夫回来后,明显地有些吃惊。吃过饭后,她也第一次没有去电脑前工作,而是与丈夫说了这样的话:“我有今天的成就,都是因为有你。我感谢你的支持,感谢你的爱。我知道,你是最好的丈夫。这些年,我一直坦然地接受你的爱,但总是不好意思表达,我希望你知道,你是我最爱的人,也是我最好的丈夫。如果有来生,我一定还要嫁给你,你是我一生最爱的人……”

    丈夫听了之后,非常感动,他紧紧地拥住了妻子。他知道,她还是爱他的。他在想,明天一早,我就把办公桌里的离婚协议书烧掉。女人也在想,以后我一定对丈夫所有好的地方加以赞美,对丈夫的帮助表示感谢。

    柏扬曾说:“为了爱情的持续,婚姻的美满,妻子固要取悦丈夫,丈夫也要取悦妻子,至于如何取悦,乃是一种高级的艺术。”

    世界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用心,你会随时发现对方身上的亮点,然后称赞其所长,赞美其所好,赞同其所想。赞美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甜言蜜语”,也可以是物质奖励。

    赞美,让真爱更加牢固,也会让真爱永远不老。当自己因故晚归,丈夫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端到你的面前时,你应该及时地说上一句:真香啊,一点也不比饭店差!当你的丈夫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时,你应该及时地说一声:你要工作,还要照顾家,真是太辛苦了!当粗心的丈夫偶尔做道菜还忘了放盐时,你应包涵地说:淡有淡的味道……其实,表达爱意真的很简单。

    小小“昵称”抓住爱人的心

    有这么个家庭,刚成家时夫妻恩爱,加上双方各自在单位里也都挺受重用,在人们眼里是个极让人羡慕的小家庭。这位妻子也时常以此为自豪,感到自己真是找到了一位好丈夫。

    谁知结婚还不满三年,丈夫竟突然闹着要离婚。当妻子的百思不得其解,不知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竟导致丈夫与自己非分手不可。

    心灰意冷的妻子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告诉给了一位好友。她的这位好友对家庭问题颇有研究,就为这位妻子出了一个点子——以后看到丈夫,不论人前人后,一律改用过去的昵称。

    这个意想不到的“招数”,使这位妻子愣了好一会儿。这个昵称是她在谈恋爱时独创的。那时,她从不叫他的名字,只唤这个昵称。婚后,她渐渐觉得这个昵称不太合适了,于是改叫他的名字。现在,朋友让她再叫丈夫的昵称,她觉得有些别扭,真不知是否还叫得出口。

    朋友却坚持让这位妻子试试这个办法。她想,反正别的办法也都用过了,也不在乎多试一招半招,“死马当活马医”,那就试试吧。

    当天晚饭时,这位妻子借让丈夫买酱油之际,用昵称叫了他一声。没想到这声昵称却给了丈夫一个极大的震动,并立即产生了神奇的效应。丈夫不但马上“遵命”去买来了酱油,还忙忙碌碌地帮着妻子下了厨房。这可是他闹离婚以来破天荒的举动呀。

    几天后,丈夫便在妻子亲切的昵称中,打消了要离婚的念头。夫妻之间的坚冰慢慢开始融解了。很快,这个家庭便和好如初。

    据心理学家测定,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就是那些仅有肉体接触而没有感情交流的夫妇。可见,感情沟通的阻隔对婚姻关系的破坏有多么大。而上面事例中那位妻子的朋友所传授的“绝招”,其实就是让那位妻子通过昵称来恢复情感的沟通。

    细心的妻子们稍稍留心一下便会发现,恩爱夫妻无不善于运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来向对方表达爱意。这种感情的沟通便是婚后夫妻情感不断深化的根本保证。

    许多当代夫妻对此颇有招数。如有一对夫妻为了让感情向纵深发展,创造了一种写“夫妻日记”的形式。在日记中,夫妻双方敞开心怀,无所不谈,包括对增进感情的建议,对家庭生活的爱恋,对经济安排的磋商……他们通过日记这种媒介,相互之间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温暖、甜蜜、协调和融洽。还有一对夫妻选择的是开“祝贺宴会”,只要遇上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或是夫妻中谁获得了什么成绩和荣誉,他或她就为对方举行小小的“宴会”,以示祝贺。其实这种“宴会”也不必花大钱或大力气,只不过是冠以一个“宴会”的名义,在桌上摆上些被祝贺者最喜欢吃的菜肴罢了。但是,这种宴会却能为夫妻双方沟通情感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和气氛。

    结婚以后,大多数做妻子的只用行动来表达对丈夫的体贴、关怀和爱慕,而很少说一句“我爱你”。固然,行为沟通在已形成高度默契的夫妇中可以传递比语言更丰富的信息,但这样的夫妻毕竟是太少了。特别是对于尚处于调适阶段的年轻夫妻来说,由于行为所包含的信息过于丰富,对方不一定都能感受得到,因此,用语言表露情感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如果对言语沟通过分压抑,可能会导致情感交流的彻底阻隔。当双方只习惯于程式化的日常生活时,便会觉得对方没有情感需要了,于是便更加压抑自己的情感,如此恶性循环,导致最终便真的冷漠了。

    “撒娇”是妻子的“独门暗器”

    “撒娇艺术”,其实就是“以柔克刚”的艺术。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但是任何坚强的东西也抵挡不住它,因为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它柔弱的力量。

    马大娘自从老伴去世,含辛茹苦地拉扯着两个儿子——马钢、马铁。眼瞅着马氏兄弟都长成了五大三粗的小伙子,马大娘打心眼儿里高兴。后来,大儿子马钢娶了媳妇,二儿子马铁也谈上了对象,马大娘心里更高兴了。苦日子终于熬到了头,这下该安度晚年啦。

    谁知,儿子却没有让老人家晚年有安。

    马钢结婚时间不长,新房里便时常发生一些“战事”。马钢打小就性如烈火,谁知他的妻子也刚硬而刻板。本来一件小事,丈夫不冷静,妻子也不忍让,针尖对麦芒,每次都是越吵越凶,终成一场场恶战。

    马钢夫妇“战事”不断,感情渐伤,双方都觉得再也难以过下去,只好办了离婚证,各奔前程了。

    转眼又是一年,马铁也热热闹闹地把新媳妇娶回了家。马大娘却又担上了心。当娘的最了解儿子,马铁的脾气可不比他哥哥强多少,也是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弄不好就抡拳头。

    马大娘密切注意着这对新婚燕尔的年轻夫妻,随时准备着去调解“战争”。

    这一天终于来了。不知为什么事,马铁扯着牛嗓子对妻子大喊大叫地训斥起来。马大娘闻听“警报”,立即闯进了小两口的房间。

    马大娘看到,马铁黑虎着脸,拳头已高高举起。

    “混小子,你——”

    马大娘话没说完,却见二儿媳一不躲,二不闪,冲着丈夫柔情蜜意地一笑,娇滴滴地说:“要打你就打得轻点呀,打吧,打是亲,骂是爱嘛。”

    这下可好,马铁不但收回了高举的拳头,连黑虎着的脸也被逗了个“满园桃花开”。

    一场风波顿时平息了,马大娘被儿媳那股撒娇样儿逗得差点给笑岔了气儿。

    日子一天天过去,马大娘发现二儿子发脾气举拳头的现象几乎不见了。后来,二儿子对她说:“妈,我算服了她了。还是她‘厉害’,有涵养。”

    马大娘也由衷佩服这个懂得“撒娇艺术”的儿媳妇了。

    每个女人差不多都会“撒娇”。

    在夫妻关系上,妻子倘若把“撒娇效应”运用得好,还真是恩爱美满的“添加剂”呢。

    恰当运用“柔”,任何坚强的东西都会为之融化。巧妙地运用“撒娇”,就等于为婚姻安上了一个“安全阀”。

    也许有的妻子听了这观点会很不服气:“夫妻平等,谁都有自尊心。难道让我屈服在辱骂与拳头之下,还要赔笑脸?我可不能服这个软!”

    要是这样理解可就错了。妻子给丈夫一个笑脸,一句幽默话,绝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恰恰能显示出一个为人妻者的智慧、气质和涵养。

    面对这样的妻子,只要不是那种压根儿没有人性、理性的丈夫,相信谁都会在这大将风度面前败下阵来而自惭形秽的,并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受到影响,自觉纠正自己的偏激性格和行为。

    巧用“撒娇”的艺术,确是夫妻交往中消除隔阂、增进了解、陶冶性情、加强涵养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好办法。

    做妻子的,当你的丈夫大发脾气时,你不妨试试这招“撒娇绝技”;当你的丈夫心情郁闷时,你不妨使使这支女人特有的“独门暗器”,这对增进你们夫妻之间的感情,肯定会大有效用。

    为人妻者请牢记:“撒娇”是你对付老公的重要法宝。

    让婚姻保留一份危机感

    萱萱告诉好友,她快要离婚了,是她的丈夫康提出来的,他又爱上了别的女人。

    好友在见到萱萱的一瞬间,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已经明显发福的身材,慵懒的装束,脸上一副恹恹的表情,很难想象这就是当年的系花。

    刚落座,萱萱就开始了她祥林嫂般的讲述。从上大学时开始回忆起,到现如今康的薄情寡意。结婚后第二年,萱萱就没再上班了,康的公司越开越大,足够养活全家。萱萱上学时学的一点东西,几乎全忘光了,也没有工作经验。如果康一定要离婚,萱萱心里还真没底。

    回家的路上,好友一直在想:当年那么优秀的萱萱,竟然也没有保住自己的婚姻。主要的过错似乎在康,但萱萱又何尝没有错呢?她的错就在于:忘记了在婚姻中时刻都应该保留一份危机感。

    在一篇题为《情敌不老》的文章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妻子在发现丈夫有了外遇以后,开始精心打扮自己,每天神采奕奕地出门,更加努力地工作,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钦佩;并且重拾丢弃了五六年的画笔,成为了全城有名的“美女画家”。最后丈夫主动断绝了与情人的往来,回到了她的身边。妻子说:“我应该感谢那个女人,在我活得特别倦怠、慵懒的时候,为我注射了一针特效针剂,瞬间激活了我,拼尽自己的智力和魅力,和她角逐。”

    其实在婚姻中,我们都应该以这种角逐的姿态去对待自己的婚姻,时刻展现自己最有魅力的一面,让对方总是以一种欣赏的眼光看你,从而自觉主动地加大对方在婚姻成本上的再投入。

    长久的婚姻,如同是一次爱情长跑,谁都会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只有把爱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可靠的。即便是经营不善,婚姻的围墙塌了,你至少还为自己蓄积了再次起飞时所需的能量。

    许多女人总是想:既然嫁了人,凡事还要我操心吗?只要按时回家做饭,有工夫再生个孩子就算齐活,我踏踏实实过日子,守女人的本分总是没错的,外面的事情自有男人去打拼。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别说让她去学些新知识、新技能了,就连出去吃饭点菜都是那老几样,发展到极端就是连自己的形象都不顾了,上班时好歹还洗洗脸,在家面对老公时不定什么样呢。

    在一个美好的爱情关系里,最紧要的便是平衡。所以,千万不要怠慢自己,发薪水时记得给自己一些“鼓励”;而且不要忘记学习,看看别人家是什么样的,人家会外语、会开车,自己会什么?一定要想到“明日危机”。

    男人会挣钱,女人就要会花钱

    方小可结婚了,老公虽不是大款,但也是个积极向上的白领一族,月月交来的收入也算是中等水平以上。可方小可对此并不满意,她要和老公省吃俭用以便将来过更好的生活。

    蜜月时,老公要带她坐飞机去旅游,她说:“有了车以后,我们再环游世界,四处兜风吧。”

    结婚以后,她从来不送礼物给老公,也不许老公送贵重礼物给她。如果一定要买,她也得考虑这个东西是否实用,以后是否用得上。情人节那天,老公拉着小可去吃西餐。到了门口,小可还是把他拉了回去,说那东西又贵又不实惠,花了很多钱却吃不饱,还是去吃麻辣烫吧!现在苦一点,20年后就可以过好日子了。

    老公是个喜欢旅游的人,但自从和小可谈恋爱后,由于要省钱为以后计划,便再也没有出去过。柜子里丽江、西藏、大海的照片也渐渐蒙上了灰尘。

    年底,老公的公司举行年终酒会,要带女伴,他给小可3000块,让她自己去买一件得体的晚礼服。可是他在酒会门口等到的方小可却让他大跌眼镜,她居然穿着她平时常穿的棉布长裙,而且没有化妆。他拒绝带方小可入场,方小可也不让他独自去,于是他俩只好怏怏地回家。

    后来,老公终于买上了车,那天晚上,方小可很开心地等着他回来,但却没有等到他,因为他的副驾驶座早已给了另一个女孩。

    在中国,大多数男人认为,男人挣钱就是给老婆、孩子花的。所以,女人在自己有一份固定的收入基础上,花男人的钱天经地义。这体现的是男人的一种能力,一种责任,一种爱。

    大多数会挣钱的男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生活中的琐碎的小事,那就得靠女人去打理。

    比如,购物。女人不要在小摊上徘徊,不要把便宜的不合潮流的衣服买回家。尤其是年过三十的女人,青春的容颜不再,靠的是涵养与气质打动人,而气质,除你良好修养的举手投足间,更多的是视觉上的一种愉悦。一个成功的男人,绝对不希望女人穿一身廉价的衣服和他同出同进。于女人而言,在女人最为饱满的岁月,不好好打扮自己,取悦自己、等到四十以后,五十来临,就是想穿也穿不了了。所以,女人在购物上不必赡前顾后,应时不时往精品店去,只要喜欢,看中了就打包。

    比如,用车。任何男人若经济允许,都希望自己开档次高的车。男人说,我们买辆车吧。女人从男人商量的语气,知道男人内心的渴望。买车的时候,女人主动说,不买现代,买本田,或者就买宝马。这样的建议男人一般会采纳。男人天生是开车的料,喜欢车,这几乎是每一个会挣钱的男人的共性。车买回来了,女人更习惯坐车享用,男人随时随地开着,方便着自己,也方便着家庭。油钱一直上涨,到处的过路费没见减过,女人不要像婆婆嘴一样唠叨车的花费。车买回来,就是消费的,心态平和,车行平安。

    比如,养老人。老人晚年幸不幸福,并不在于儿子,而在于做媳妇的女人。逢年过节,女人得给公公婆婆买礼物;夏热冬冷,女人记得给公公婆婆买换季的衣服;遇上公公婆婆身体小恙,女人得回去嘘寒问暖,没有时间照顾,也要留下一笔医药费。女人要明白,钱是男人挣的,花在老人身上,把他的父母像自己的父母一样疼着爱着,男人会更爱你。

    还有比如孩子上学,一家子出去旅游,过浪漫的节假日,亲戚朋友急需,女人自己父母的花费,等等,诸多生活中的细节,都得女人去平衡。女人花钱,不花白不花,却不可以随意挥霍。一个人,不管多有钱,节约永远是个好习惯。

    女人能合理安排手中的钱,男人才放心交钱给你随心随性快乐地花。男人会挣钱,就要有一个会花钱的女人,为他把身后的一些烦琐的小事处理得妥妥当当。挣钱与花钱,是相得益彰的,水满便会溢出,它需要一个平衡的支撑点。一个不会花钱的女人,就像一个不会挣钱的男人一样,于生活而言是失败的。但女人花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点也不比男人挣钱轻松。

    第18章父母与孩子间的相处之道

    对孩子别过于苛刻

    心理学告诫人们,孩子的自尊可以看做是对自己身体、能力、表现等感到满意的一种心态。不同的孩子会有差异,有的孩子美,有的孩子丑,有的孩子高,有的孩子矮,有的孩子处事灵活,有的孩子反应迟钝,等等。孩子很容易受外界给他们的评语的影响,所以父母的育儿工作之一便是维护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财富》杂志有一篇标题为“为什么评分得a的主管却是评分得f的父母”的封面故事。据观察,成功主管的子女比较可能发生情绪与健康问题。譬如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同一家公司,主管的子女每年有36%接受精神异常或滥用药物的治疗,非主管的子女只有15%。报告中又指出,主管长时间工作与个人特质(完美主义、没有耐心)是问题子女的元凶,并忠告精力充沛,对自我要求过于苛刻的管理者,需要学习如何不伤害子女的自尊与自信。

    孩子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作为家长,你一定要明确:孩子年龄小,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他们在喜欢一样东西的时候,往往想据为己有。他们在情绪得不到满足时,会生气甚至发脾气,以破坏物品或攻击他人等行为发泄心中的不满——而这些,都属于一个正常孩子的情绪反应,是他们特有的性格特点,我们不能一味认为孩子是不讲理,自私或有暴力倾向,而要从实际出发,帮助孩子辨别对错,满足他们合理需求。

    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家长要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马上指责孩子,应当心平气和地了解孩子做出此种行为的原因。待到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再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并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如将弄乱的玩具收拾整齐,向被自己伤害的同伴道歉,等等。

    在批评或是帮孩子矫正错误的过程中,一定时刻不要忘记维护孩子的自尊心,比如不嘲弄孩子,重视与孩子相处时的礼貌,向孩子承认错误,减少孩子的难堪情绪等。

    很多人在事业上是不折不扣的成功者,但在家庭生活中却扮演着失败的父母的角色。要知道,孩子的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期,真的就后悔莫及了。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做到不遗余力。不管有多忙,也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倾向,适时纠正孩子的缺点,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格、心态,这是你义不容辞的责任。

    向孩子敞开心扉

    在中国的亲子关系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父母往往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却要求孩子向父母吐露一切。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是亲子沟通的一道屏障。

    刘先生不苟言笑,严肃古板,是一位典型的权威父亲。他可能从来没有体会过孩子的感觉,也可能从来没有欣赏过孩子的笑容。由于年老,他负责社区的清洁工作。社区的孩子们都知道,刘先生很凶,脾气暴躁,没人敢接近他。

    刘先生的孩子们惧怕父亲,碰到爸爸在场,尤其是吃饭的时候,都不敢讲话。孩子先把爸爸的饭端上,稍有一些地方不符合父亲的意思,就得挨骂。有时邻居亲眼看见,他的小孩在做家务时,稍微动作慢一点儿,他就大吼大叫,吓得孩子们不敢讲话,只是低着头做事。

    孩子们慢慢长大,都离开了家庭。这位父亲孤单地过着生活。后来,刘先生年老体衰,生病了,没有一位孩子愿意去照顾他,唯有年老的太太在身旁照顾。病症愈来愈严重,刘先生去世了,而他跟孩子的关系也随风而逝。

    谁说老刘先生不爱他的孩子?他像牛马般地努力工作,谁说不是为了家人的幸福?只是因为时代与文化环境的捉弄,让他的观念跟不上来,变得僵化,不知该如何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与孩子温情相处。他的苦,不是他自己愿意的啊!

    传统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既熟悉,又陌生”。有一位接受调查的中年人无奈地说出自己对父亲的感觉:“我的父亲是个非常严肃的人。很早以前,我们的沟通就很少、很浅,单独和父亲相处,竟会带给我许多焦虑和不安。并不是因为我畏惧他,而是不知道如何与一位陌生人相处所带来的情绪和反应。即使到了今日,我明白这样的关系是我心中一个难解的结,但我依旧不知如何与父亲接近。”

    这种父亲往往都坚持父亲的权威不容侵犯。若孩子“不听话”“不乖”,等于是漠视他的命令或者是忤逆他。这会使他感觉权威地位动摇,因而他需采取非常手段(打、骂之类),巩固他的父亲地位。即使他自己做错事,也不愿向孩子道歉。他对其他人都可以道歉,唯独对自己的小孩不行。一个拥有健康人格的孩子,会愿意长期忍受父亲如此的教导方式吗?

    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父母总是想让孩子向自己敞开心扉是不行的,父母也需要向孩子敞开心扉。父母只有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才能得到孩子的认同,从而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当孩子关切地问“你为什么不高兴啊?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烦”“你有什么麻烦,能不能告诉我”的时候,父母就应该认真地考虑一下,是否应该敞开心扉跟孩子谈一谈。但到底怎么谈呢?如果只是搪塞敷衍地说“没什么,很好”或“不关你的事,去玩你的吧”,那就等于是将孩子对父母的关心推开。

    父母真诚地向孩子敞开心扉,表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信赖。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父母也是如此。在孩子面前,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让孩子接受父母的不完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仅让孩子觉得你更亲近,从而加深了亲子之间的感情,而且能把一种坦然、放松的处世态度传达给孩子。

    信任是沟通的起点

    对孩子信任,做孩子的朋友,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让孩子体会到被尊重和认可的快乐。

    刘清为女儿榛榛制定了一套学习时间安排,女儿也同意了按规定玩游戏、做作业,到时间就休息。刘清终于松了口气。

    可是,突然有一天,刘清出差提前回到家,发现榛榛又在房间里聚精会神地玩游戏,而且没有先完成功课。

    “榛榛!”刘清大喊一声,死死地盯住女儿。

    女儿急忙地把玩具藏了起来,试图做出一个笑脸,然后故作镇静地说:“我做了一个小时的功课,刚刚才坐下来休息一会儿。”

    “榛榛,你真让我伤心,你怎么会这样对待妈妈,你懂不懂这样做会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你不必解释了,听我的。”看见女儿似乎要申辩,刘清急急忙忙地止住了她。

    “我不想听你任何的解释,你让我失望极了,你知不知道我这样做全是为了你?”

    “那你不要管我好了。”榛榛顶了一句。

    “什么?”妈妈的眼睛瞪了起来,声音骤然升高。

    此时,榛榛的眼睛里开始出现恐怖的表情,她在寻找退路。“不管你!这是我的责任,我当然要管。你回房间去想一想,还有……”刘清忽然想起榛榛这周末要同几个女友到同学家玩,“这周末不能去琳琳家玩。”

    “为什么?”榛榛大叫,愤怒和绝望像洪水一样地扭曲了她的五官,“我要去,我就要去,你是一个坏妈妈。”

    看着女儿那种狂怒的表情,刘清也有些不安了。她知道女儿是多么盼望着这个机会能与小伙伴一起玩。但她的愤怒和自尊都阻止她收回这道“命令”。

    “是你自己取消了这次机会。”

    “为什么?这与玩有什么关系呢?我就要去,看你怎么办!”女儿暴跳如雷,她此时困兽似的表情和姿态是刘清最不愿意看到的。

    “你马上停止,不然我要发火了。”

    “你已经发火了。我就这样,怎么样?”

    “啪,啪!”刘清狠狠地在女儿背后拍了两下。

    “哇!”女儿哭着冲进自己房中,“哐啷”一声将门关上。

    随着这两下,刘清的气泄了,却感到十分的内疚,有一种被击败的感觉。

    我们来看一下刘清在看到女儿违反自己规定那一刻的心理活动:看到女儿在自己不在时玩玩具,刘清首先想到的是在做了许多工作后女儿仍然无视自己的要求,做妈妈的辛苦和委屈都奔涌出来。更想到睡眠不足对女儿身体的影响,女儿以往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也一件件地在脑子中映现出来。她不相信女儿,没有给女儿任何解释的机会,就下了结论。

    诚然,对孩子不关心、不在意的母亲一定是不称职的母亲。但用规定强求孩子,一旦出了问题就过于鲁莽地、不加思索地采用不正确方式对待孩子的母亲,即使她内心多么关心孩子,在我们看来,她根本就是个失职的母亲,因为她没有做到相信自己的孩子。

    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信任是成功家教的重要因素。一些教育专家在家庭调查中发现,子女对父母有特殊的信任,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是自己学习上的蒙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感情上的挚友。他们也特别希望能得到父母的信任。他们认为,只有父母的信任,才是真实、可靠的。父母的信任意味着压力、重视和鼓励,这是真正触动他们心灵的动力。

    许多普通的,不为老师和家长看好的孩子,他们的潜能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做父母的一定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坚信只要是生命就能绽开灿烂的花,耐心地帮助孩子挖掘出那种闪烁着独特光芒的潜质,让它成为打开孩子生命潜能的金钥匙。

    充分信任孩子,才能感染孩子,激励孩子;充分信任孩子,才能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现。对孩子的信任,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失败时的快乐。他们会在父母充满信任的目光和言语中,自己从摔倒的地方爬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

    让孩子有一定的控制权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父母们只要肯放开手,就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他们能做许多在父母看起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马峰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母都是公司高管。在家里,马峰这根独苗简直成了“小皇帝”,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父母处处唯命是从,真是“顶在头上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掉”。娇生惯养,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小皇帝”一天天长大,却什么事都要依赖父母,已经上四年级了,还让父母背着走。这时候,父母才觉察到了溺爱孩子的害处,这样下去,不用说让马峰成才,就连生活自理都成问题。夫妇俩决定改变一下爱孩子的方式,以使孩子能够得到正常发展。

    有一天,马峰硬要钱去买哈密瓜吃,得到的却是父母的白眼。再有一次马峰要玩遥控飞机,伸手去爸爸口袋里掏钱,没想到竟挨了一巴掌……夫妇俩严格地“控制”着儿子,连一些正当的要求也不肯满足他,这巨大的反差,使儿子产生强烈的不满和怨恨。有一天,他趁父母不在,撬开大立柜,摸出100元钱,就到街上吃喝玩乐去了。

    夫妇俩并没有察觉到儿子的异常行为,反而为儿子不再像从前那样伸手了而感到很满意:还是严点儿好,这孩子还懂得父母心。夫妇俩哪里知道,儿子自从第一次偷拿钱以后,便变得毫无忌惮了。他由偷拿100元钱发展到偷拿几百元钱,甚至把大立柜里一张3000元钱的活期存折都拿走了。夫妇俩终于发现了儿子的“秘密”,顿时火冒三丈——父亲抡起了巴掌,沉稳的母亲也动了拳脚,直打得独生子哭天喊地,好不悲凉。

    饱尝了皮肉之苦的“小皇帝”开始对父母疏远了,常常饿着肚子也不回家吃饭。这时,一帮小哥们围上了他,他们给他饭吃,给他钱花,并引诱他偷窃掏包。马峰被人当场抓住过三次,只是被偷者见他年纪小,没忍心对他大动干戈罢了。马峰并未引以为戒,痛加改悔,反而变本加厉,以致先后四次被送到派出所。

    上述案例是一个控制孩子过严酿成的悲剧。假如因为这样教育出了不听话的孩子,那么责任应该谁来负呢?自然是父母。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是其要求独立自主的表现。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重要构成,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去做。早晨起床帮孩子叠被,上学前帮孩子准备学习用具,经常被孩子埋怨忘了帮他准备某些学习用具。

    要知道,孩子并不是生来就是这样依赖父母的,他们的依赖性一般来说都和父母的包办代替有关。父母包办、代替得越多,孩子的依赖性就越强。反之,如果父母不插手孩子可以做的事,没有了依靠,孩子就会自己动手开始做了。

    应当说,马峰的父母教子观念转变得并不迟。可是,他们却不该由溺爱的极端走上严加限制的极端。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一天父母会发现,喂饭时,孩子把头躲开,并伸手抢你手中的筷子或勺子。孩子的动作告诉我们什么呢?那就是他要自己吃饭。如果父母不理会孩子的动作,还是一贯地给孩子喂饭,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也没有兴趣自己学着吃饭了。而智慧型的父母会从孩子的动作中觉察到孩子的需要,并做好孩子自己吃的准备。如准备好不怕摔坏的碗,适合孩子使用的筷子和勺子,适合孩子坐的椅子。当孩子再吃饭时